赵朴初答:巴利 P q li 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
赵朴初答:佛逝世一百十年后,在毗舍离国僧团中有关于戒律上的争论,于是长老 ( 僧龄高的称长老 ) 耶舍 (Yasa) 召集七百位学德兼优的僧众,依据律藏,断定当时争论问题中有十件事...
赵朴初答:不是,是佛逝世后,他的弟子记诵出来的。佛逝世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人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以传后世。当...
赵朴初答:这就是说一切法 缘起性空 。 色 ,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的色,是指物质。任何物质现象都是缘起,它有相状,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状和功用里面没有常恒不变...
赵朴初答:其次是根据缘起的道理而说法性空。这就是说,一切法既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都没有实体;换句话说,一切法都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在现象上找不到作为主宰的本体。...
赵朴初答: 度 的梵语是 波罗蜜多 P qramitq ,字义是 到彼岸 ,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的意思。六度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第一是布施 (D q na) ,有三种: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
赵朴初答: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 ( 利益大众的行为 ) ,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谛...
赵朴初答:从对待有漏的世界来说,可以说是厌世主义,但是佛教当时的创立,反映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它对人间世界也是有一种理想的。例如《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谈到转轮...
赵朴初答:上面所说关于涅槃的道理属于灭谛,现在你提的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的问题属于道谛。道谛以涅槃为目的,以生死根本的烦恼为消灭对象,以戒 (S ī la) 、定 (Sam q dhi) 、慧...
赵朴初答: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
赵朴初答: 漏 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 我 ,或为 我所有 ,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所以...
赵朴初答: 涅槃寂静 和 有漏皆苦 相反。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十二缘起是根据 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 的道理,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则是根据...
听了你根据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四个论点来说明缘起十一义之后,对于缘起的理论,大致有所了解。是否可以说这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万有的解释? 赵朴初答:四个论点实...
赵朴初答: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
赵朴初答: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 性无常义...
赵朴初答:大体来说,佛教把组成有情的要素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类,两者结合便是有情的成立。佛教对此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 名色 N qmar[ pa 。名,是精神的要素,即五蕴中受、想、行...
赵朴初答: 离有情义 、 依他起义 和 无动作义 ,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 有情 的巴利语是 萨埵 (Satta) ,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
赵朴初答:是否定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即十一义中的 无作者义 。因为既承认 诸法因缘生 ,就不能承认有个独立的造作者。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个缘都是缘起的,因又有...
赵朴初答:是的。那是辽代建的塔。砖上刻着一首缘起偈 ( 偈,是偈陀 G ā th ā的简称,意思就是诗或颂 )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露盘上刻的是这首...
赵朴初答:照佛教的说法,所谓互存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从异时的互存关系来说,种子是因,芽是果,这是异时因果。从同时的互存关系来说,如以老师为主,则老师是因,学生是...
赵朴初答:我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
赵朴初答:佛教一方面批判婆罗门教义,同时也反对非婆罗门教的各教派。但是佛教和婆罗门教以及各教派的思想都有渊源,佛教接受了他们的某些思想,而根据 缘起 和 业 的理论,...
赵朴初答:根据佛经所说有九十六种之多,最特出的有六个教派,佛经称这些教派的创立者为六师。其中一个就是耆那教 (Jaina) 的始祖尼乾子 (Niga zwha Nqta putta) ,其余五人是富兰那迦...
赵朴初答:婆罗门教是多神教而又带着一神教的色彩,崇拜各种自然的神祇,盛行祭祀祈祷以招福禳灾,而以梵 (Brahm q ) 为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梵从口生出婆罗门,从肩部生出刹帝...
问:有人认为理无碍则事必无碍。 黄念祖答:未必,未必!《首楞严经》云:理须顿悟,乘悟并消。事须渐除,因次第尽。又宗下常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契...
祈竹仁波切答:根本上师的藏文是Tsawai Lama,他是我们成就无上佛境的因。所有佛法的成就,无不源自依止根本上师。依止上师就似是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切佛法成就与证悟好比支干及...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怎样叫做无量呢?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二当修习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
问题补充:暂时还没有买到占察轮,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软件,师兄告诉我,功能跟站察轮一样,求大师赐教! 仁爵法师答:既然有人告诉你功能是一样的,你可以先用它,以后有机...
经常看见出家人化缘,他们是真的出家人吗? 答:可以肯定地讲,在外面化缘的所谓出家人,肯定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普通出家人根本不用到外面去化缘,长住会承担其的一切。...
问:众生如恒河沙一样多,我们放生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能有多大意义呢? 希阿荣博堪布答:首先,哪怕只能帮助一个生命减少痛苦,我们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都有意义。解救...
多识仁波切答: 在修佛的道路上拜师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称拜师是入道之本,作了详细的论述。 尊师重教是文明社会的美德,对学佛的人...
问:师父我想问,我最近总感觉困呢? 是不是因为最近念金刚经才会的呢?一天总是感觉睡不醒似的 良因法师答:有时是因为冬天,气血循环比较差吧。 多动一动,不然越睡会越上...
多识仁波切答: 一般习惯上,佛法是指佛的教言和佛典佛书,语言、文字形式的,这类佛法只是一种理解真佛法的辅助手段。真正的佛法是指人的智慧觉悟和思想行为。当佛的教导变...
赵朴初答: 法 字的梵语是达磨 (Dharma) 。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
赵朴初答:佛字是 佛陀 的简称,是 Buddha 的音译 ( 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 布达 ) ,佛陀的意义是 觉者 或 智者 。 佛陀 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
赵朴初答: 如来 这个名词是从梵语 (tath ā gata) 译出来的。 如 字就是 真如 (tath ā ta) ,即一切法 ( 事物 ) 的真实状况,它又包含 如实 (Yath ā bh ū tam) 的意义。佛经对 如来 的解释是:...